学科建设资讯

学科建设资讯

学科建设资讯 - 正文

通往“双一流”之路 江西高校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

通往“双一流”之路 江西高校如何突围

作者:唐文曦 朱华

江西如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日前记者获悉,省人大常委会已审议了江西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情况报告,这也是近年来我省首次将“双一流”建设工作列入人大监督计划。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不仅关系我省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更关乎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和科技支撑。然而,多年来,江西省高校发展水平始终离人们的期望有差距。因此,这次“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绝不能错过!

如今,距离2027年教育部第三轮“双一流”名单发布仅剩3年多时间。江西省能否把握住这段冲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高等教育破局突围?人们关注并期待着。

“双一流”建设,我们迎来新起点

实施科教强省战略,抓住“双一流”建设契机,更有力地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已是省内外业内人士的共识。

和“985工程”“211工程”相比,“双一流”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评估重点放在学科而不是学校上,而且实行“有进有出”,不搞终身制。目前,我省只有南昌大学一所“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滚动淘汰机制,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双一流”建设首轮名单中,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功入选,打响了江西冲击“双一流”的“第一枪”。

入选“双一流”后,该学科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资金支持,发展进入快车道,打造了具有全球影响的复合半导体材料科技创新基地,在服务国家需求、攻克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在教育部2021年组织的验收中,专家一致认为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发展态势强劲,其中在硅基氮化镓半导体发光材料方向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可以说,“双一流”不仅是一个“名分”,更能给相关高校和学科带来“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给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有利于提升地区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

然而,2022年教育部发布第二轮“双一流”名单时,江西高校却备感失落——147所建设高校、331个建设学科中,仍然只有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个“独苗”,没有新增入围高校及学科。

问题出在哪里?江西教育界开始认真反思。

和一般的评选不同的是,“双一流”建设一不公开入选标准,二不搞排名,旨在鼓励各高校重视内涵建设。相关人士分析,从前两轮公布的名单看,大人才、大平台、大项目、大奖项这些业内公认的“四大”指标,被视为入选高校及学科的重要参考标准。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江西高校成绩不理想,说到底还是以“四大”指标为代表的学科核心竞争力不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双一流”赛道上,不少兄弟省份已拉开了与江西的差距——原先基础较好的湖南,在第二轮评选中入选的高校和学科数量已位列全国第八;原先和江西并驾齐驱的山西,通过下大力气补短板,一流学科已增至3个。

发力高等教育,我们已有新突破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支持本土高校发展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措施有力。

在2017年、2021年启动的两轮省级“双一流”建设中,我省共投入专项经费100亿元,建设了一批重大平台,引育了一批国家级人才,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我省努力扩大高校人才“引、用、育、奖”自主权,探索特聘岗位引才,引进领军人才担任校长或学术副校长;将高水平学科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提高8%至20%;实施院士后备人选支持计划,着力培养本土院士。此外,我省还鼓励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试行编制“备案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

江风益、谢明勇、黄路生、陈晔光、魏辅文、陈芬儿……目前,我省高校已聚集了6名全职院士,创历史新高。其中,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均由院士担任校长。近年来,全省引进、培育的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从22人次增加到88人次。

有了领军人才的带动,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成绩斐然:全省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16年的25个增加至现在的60个;全省高校成功组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牵头或参与的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增至16个;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顶级学科实现了零的突破;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对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江西理工大学牵头组织的“红轨”顺利竣工,成为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工程试验线……

在国内认可度较高的“软科大学排行榜”上,江西10所省级“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全国排名均比2017年显著提升。其中,南昌大学排名达全国第69位,提升了70名;进入前200名的高校,由2所增加至8所。

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这是“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部署。通往“双一流”之路,南昌大学无疑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

“我们不是要做全能冠军,而是要做单项冠军。”南昌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学科作为支撑,目前该校三大优势学科——材料、食品和医学都有院士领衔,引领带动全校整体学科水平提升,推动学校冲击世界一流。未来几年,南昌大学还将新建生物医学研究院、交叉研究院和新文科研究院3个创新平台,以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更好的服务和更优的发展环境汇聚天下英才。

补齐发展短板,我们找准新思路

这几年,我省“双一流”建设面上成效不俗,但专家指出,主干学科特而不强,学科核心竞争力不强,“四大”指标突破不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都是当前我省“双一流”建设的短板。

冲击“双一流”,关键在人,而我省高校目前最缺的就是高端人才。“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学科方向带头人还是太少。”南昌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坦言,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解决高层次人才匮乏和资源供给不足这两方面关键问题。我省已提出,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用足用好人才基金、科创平台,为高校引进一批学术造诣深、能推动学科快速发展的高精尖人才。

开放办学力度不够大,对接合作交流程度不够高,是我省高校发展的另一大软肋。近年来,南昌大学的王牌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的成长,正是得益于与江南大学合作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认为,下一步,我省要加大合作办学力度,争取共建一批研究院和学科专业,在强强联手中快速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精准投入,已迫在眉睫。”还有专家认为,我省“双一流”建设经费存在投入分散、项目多、资金少等情况,甚至存在专项经费统筹使用和跨学科使用的现象。

事实上,我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已经缩小了建设范围。南昌大学由首轮的8个学科群,减少为6个;其他高校的33个建设学科,调减为23个。

“从省情来看,光靠‘砸钱’来推动工作,既不客观也不现实。”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相关负责人建议,各高校要在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内部环境、扩大集聚资源等方面寻找破解之道,找准自身学科优势和学校特色,善于抢位发展、错位发展。

据悉,我省下一步将集中资源对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特色鲜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学科予以重点建设,引导高校聚焦优势领域发力,打造更多“单项冠军”。其中,陈晔光院士所在的临床医学、魏辅文院士所在的生物学、陈芬儿院士所在的化学等学科,都将成为未来冲击“双一流”的急先锋。

只要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思路,科学有效整合省内资源,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等教育“突围战”前景一定光明!


稿件来源:学习强国

网址链接:https://www.xuexi.cn/local/normalTemplate.html?itemId=6818886895571687409